在2025年中国篮球协会年度发展论坛上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篮球职业联赛(CBA)的未来规划发表了重磅讲话,面对当前联赛发展的挑战与机遇,姚明强调,中国篮球界需以“长远眼光”看待改革进程,并对CBA的竞争力提升和潜在扩军计划表达了开放态度,此次论坛吸引了俱乐部代表、教练员、球员及媒体人士参与,姚明的发言被视为中国篮球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“风向标”。
改革成效初显,但挑战仍存
姚明在讲话中回顾了自他担任篮协主席以来推行的多项改革措施,包括青训体系优化、球员流动机制调整以及联赛商业价值开发,他指出,尽管近年来CBA在品牌影响力和比赛质量上取得进步,但与国际顶级联赛的差距依然明显。“我们的联赛正处在一个转型期,”姚明表示,“部分俱乐部的财务压力、球员培养体系的不完善,以及赛程安排的合理性,都是需要持续优化的领域。”他以2024-2025赛季为例,提到季后赛竞争激烈程度有所提升,但外援政策与本土球员成长之间的平衡仍需进一步探索。
论坛上,多位专家指出,CBA目前20支球队的规模在商业价值和地域覆盖上存在局限性,东部沿海地区球队集中,而中西部地区职业篮球资源相对匮乏,这限制了联赛的全国性影响力,姚明对此回应称,篮协已启动区域性篮球发展评估,未来可能通过“分阶段、有条件”的方式扩大联赛规模。“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要考虑地域平衡、经济基础和市场潜力,”他补充道,“我们正研究北美和欧洲职业体育联盟的经验,以确保任何变化都符合中国篮球的长远利益。”
扩军计划:机遇与风险并存

当被问及CBA扩军的具体时间表时,姚明未给出明确答案,但强调“可能性始终存在”,他解释说,扩军需以联赛整体稳定为前提,包括俱乐部财务健康、基础设施完善和人才储备充足。“我们不会为了扩军而扩军,”姚明说,“如果未来有城市能证明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,例如拥有成熟的场馆、稳定的投资和深厚的球迷文化,篮协将积极评估。”
这一表态引发业内广泛讨论,支持者认为,扩军可激活新兴市场的篮球热情,为本土球员提供更多机会,并增强联赛的竞争多样性,西北地区或西南地区若引入新球队,可能带动当地体育产业发展,并与现有球队形成良性竞争,反对声音担忧扩军可能稀释现有资源,导致比赛质量下降或俱乐部亏损加剧,一位匿名俱乐部高管表示:“目前多数球队尚未实现盈利,盲目扩军可能加重联赛负担。”
姚明在回应这些担忧时指出,篮协将引入更严格的准入标准,包括财务透明度、青训投入和社区参与度等指标。“我们学习了一些足球联赛的教训,避免急功近利,”他说,“扩军必须是水到渠成的过程,而非短期行为。”
青训与科技:未来发展的双引擎
除扩军议题外,姚明还重点谈到青训体系和科技应用对CBA未来的影响,他透露,篮协正与教育部合作推进“校园篮球计划”,旨在扩大青少年篮球人口基数,并建立从小学到职业俱乐部的输送通道。“姚基金”等项目已覆盖全国数百所学校,但姚明认为仍需加强基层教练培训和设施建设。“只有根基牢固,联赛才能茁壮成长,”他说。
在科技层面,姚明提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正逐步应用于球员选拔、伤病预防和战术分析,2024年,CBA部分球队已试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球员状态,而联赛官方也计划在2025-2026赛季升级视频回放系统,以提升判罚准确性。“科技不是替代人性,而是辅助决策,”姚明说,“通过数据模型评估潜在扩军城市的市场风险,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规划。”

球迷与商业价值:联赛增长的核心
论坛期间,姚明多次强调球迷体验和商业开发的重要性,他表示,CBA的收视率和上座率在2024年有所回升,但与国际知名联赛相比,在粉丝互动和衍生品开发上仍有差距。“球迷是联赛的生命线,”姚明说,“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社区活动,例如球员开放日和青少年训练营,以增强归属感。”
在商业方面,CBA近期与多家国际品牌达成合作,但姚明认为联赛需挖掘更多本土商业潜力。“扩军可能带来新的赞助机会和转播权益分配,但这一切需以稳定竞赛质量为前提,”他解释说,“我们正研究如何平衡各俱乐部利益,例如通过收入共享机制。”
展望未来:信心与耐心并重
在论坛闭幕致辞中,姚明重申了对中国篮球的信心,并呼吁各界给予改革更多耐心。“篮球发展不是短跑,而是一场马拉松,”他说,“无论是扩军还是其他改革,都需在稳步推进中动态调整,只要我们坚持方向,中国篮球一定能迎来更辉煌的时代。”
此次讲话被视为CBA潜在变革的信号,尽管扩军暂无时间表,但姚明的开放态度预示着中国职业篮球可能进入新一轮扩张期,随着2025-2026赛季的临近,俱乐部和球迷们正密切关注篮协的后续动作,正如姚明所言:“未来的答案不在办公室里,而在球场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