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电 —— 初夏的赣江之畔,银光闪烁,剑风凌厉,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今日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隆重开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选手齐聚于此,将在未来五天内展开激烈角逐,以剑会友,论剑洪城。
清晨八点,开幕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,江西省体育局领导、中国击剑协会代表及南昌市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,协会代表在致辞中表示:“击剑运动在中国日益普及,俱乐部联赛作为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,今年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,展现了击剑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态势。”
规模空前 创多项纪录
本届赛事创下多项历史纪录:参赛选手人数首次突破3000大关,达3128人;参赛俱乐部达到287家,覆盖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;赛事设置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分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以及公开组等六个年龄段,共计产生42枚个人赛和团体赛金牌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参赛选手中青少年比例高达76%,最小选手年仅7岁,最长者62岁,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“全民参与”的特点,来自北京锐剑俱乐部的9岁小选手王梓涵告诉记者: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,我很紧张,但更多的是兴奋,我喜欢击剑,它让我变得更勇敢。”
赛事组织 科技赋能
本届赛事组委会采用了多项科技创新手段提升赛事体验,首次引入电子裁判辅助系统,通过高速摄像头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剑尖压力、有效部位接触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,极大提高了判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。
赛事还首次实行“智慧赛场”管理,每位选手佩戴智能手环,实现入场、检录、比赛全程数字化管理,家长和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比赛进程、成绩排名和赛场动态。
南昌市体育局局长在采访中表示:“我们为此次赛事做了充分准备,不仅在场馆设施、后勤保障方面投入大量资源,还特别注重科技赋能,希望为全国剑手提供最好的比赛体验。”
首日比赛 精彩纷呈
首日进行的是U10和U12组别的花剑个人赛以及17+组佩剑个人赛预赛。
上午九时,比赛正式打响,小剑手们虽然年纪不大,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,进攻、防守、还击,技术动作干净利落,看台上坐满了紧张的家长和教练,每次得分都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和鼓励声。

来自上海剑锋俱乐部的李教练在场边指导间隙接受采访:“这些孩子训练都很刻苦,全国赛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,成绩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锻炼心理素质,培养体育精神。”
U10女子花剑比赛中,广州迅雷俱乐部的黄思睿表现抢眼,以全胜战绩小组出线,赛后她开心地说:“我喜欢击剑服,像公主的裙子,但我不是公主,我是战士!”

下午进行的17+组佩剑比赛更是精彩激烈,剑影交错,攻防转换令人目不暇接,南昌本地选手刘健宇表现突出,连续以5:0的比分战胜对手,展现出不俗实力。“在家乡比赛感觉很特别,观众们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动力,”刘健宇赛后表示。
俱乐部发展 欣欣向荣
击剑俱乐部联赛自创办以来,已成为中国击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,随着击剑运动在各地的普及,俱乐部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。
南京奥星击剑俱乐部创始人张教练已有20年教龄,他感慨道:“我刚从事这行时,全国没几家击剑俱乐部,现在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多家俱乐部,培训体系也越来越完善,这次我们俱乐部来了36名选手,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。”
击剑运动的普及也得益于社会观念的转变,多位家长表示,让孩子学习击剑不仅是培养一项体育技能,更是对意志品质、礼仪风度的全面培养。“孩子学习击剑后,变得更专注、更懂礼貌了,这是比任何奖牌都宝贵的收获。”一位来自成都的家长说。
南昌准备 充分周到
作为东道主,南昌市为此次赛事做了周密准备,组委会安排了志愿者500余名,提供接待、引导、翻译等服务;医疗团队全天候值守,确保选手安全;交通部门还专门开设了从主要酒店到比赛场馆的接驳班车。
比赛场馆内设置了体验区,向公众普及击剑知识,许多观众在观看比赛之余,亲自上手体验击剑运动的魅力,南昌本地的刘女士带着儿子前来观赛,她表示:“孩子看了比赛后对击剑很感兴趣,可能下次我们就是参赛者而不是观众了。”
夜幕降临,首日比赛圆满结束,明日将进行U14组别和个人赛淘汰阶段的比赛,更多精彩对决即将上演。
长剑所指,心之所向,这场持续五天的击剑盛宴,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,更是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生动缩影,三千剑手汇聚南昌,以剑会友,弘扬体育精神,共同推动中国击剑运动走向新的高度。